首页 > 综合新闻

防疫锻炼“两手抓” 向健康出发!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日期:2022-04-18 14:29:13

5553

运动,使人勇敢。

运动,助人健康。

运动,改善情绪。

运动,贵在坚持。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越来越多的三秦父老走出家门,去运动场上挥洒汗水、追求健康、拥抱生活。

全民健身、全民参与,在陕西风起云涌。

追求健康 大批群众加入锻炼行列

从凤城十路沿线的金源御景华府小区,到位于西安高新区的旺座国际城,大约有17公里的路程。往返一次就是34公里,这是王海在每天上下班途中自行车骑行的距离。

“这段路在上下班高峰时段比较堵,开车大约需要1小时20分钟。乘坐地铁2号线再换乘3号线本是最佳选择,仅需要约1小时。但受疫情影响,我们现在出行都会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今年3月初,我开始骑自行车上下班。”

骑自行车上班的第一天,王海并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单位,索性起了个大早,6点就从家出发。文景路、北二环、西二环、唐延路……“1小时43分钟,那天我差点迟到。而且一路骑下来,两条腿太酸爽了,感觉都不是自己的腿了!”王海笑着回忆说,“不过,在城市里长距离骑行的感觉真好。原本已经看惯了的沿途风景,都变得有趣起来、鲜活起来,有了声音,有了气味,有了温度,有了心跳。”

不仅节能减排、降低感染疫情的风险,骑行还让王海收获了更健康的身体以及更饱满的精气神。“一个月下来,我轻了5.5公斤,两条大腿上的肌肉更有力了,白天的精神状态特别好,晚上的睡眠质量也改善了很多。对了,这段路我现在只需要1小时10分钟就能骑完。运动改变了我的生活!”王海说。

疫情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上下班选择骑行、步行方式,认真参与工间操锻炼,在家里准备锻炼器材坚持运动打卡……“加强体育锻炼、拥抱健康生活”“少聚餐、多锻炼”“燃烧吧,我的卡路里”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而对于拥有大量可自由支配时间的老年人而言,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更已成为一种“退休生活新时尚。”

西安城里每天最早“醒”来的地方是哪里?不是学校,不是地铁,而是遍布整座城市的公园、广场、体育场等全民健身场地。“勤快”的老人们天不亮就出门锻炼,跳舞的、练拳的、打球的、快步走的……那精气神儿委实令人钦佩。

“年轻的时候奔口饭吃,中年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直到现在才算是真正在为自己活。这些年国家越来越富强,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我可得好好坚持体育锻炼,把身体弄好,健健康康地多活几年!”西安市民刘建军今年71岁,每天坚持在西安城市运动公园晨练的他笑着说。


场馆给力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充足

鼓励市民走出家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优质的体育场地设施公共服务是基础。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为群众建设“十五分钟健身圈”。但在很多地方,全民健身仍然存在公共服务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场地设施布局不优、载体不新、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等问题。对于刚刚在家门口见证了精彩圆满的十四运会,并且已经大口大口“吃”上了全运红利的三秦父老而言,这些问题都不算事儿。

“服务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是省体育场的主要功能之一。省体育场附近居民密集,对锻炼场地的需求十分旺盛。目前,我们确保主场每天免费开放5小时,副场每天免费开放6小时,场馆周边健身设施全天免费开放,深受群众欢迎。”省体育场场长杨卫平说。

“现在来西安城市运动公园锻炼的群众比以前多了不少。十四运会的精彩圆满举办点燃了群众的锻炼热情,疫情的警钟更是唤醒了大家参与体育锻炼、追求健康生活的心。”西安经开区经发城运文化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飞鹏说。如今焕然一新的西安城市运动公园如今已成为西安城市北部居民的健身好去处。园区内的三人制篮球场全天免费向市民开放,五人制篮球场和足球场、网球场、门球场等低收费开放。

除了遍布全省的51座全运竞赛场馆华丽变身“群众健身房”,借十四运会筹办东风,陕西建设起来的一大批全运惠民工程也极大完善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公共服务。在积极筹办十四运会的过程中,陕西大力实施健身设施、组织服务、科学指导、体育赛事、健身活动、体育文化、场馆开放、智慧平台等“全运惠民八大工程”,统筹协调各地各方资源和力量,扎实推进八百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县级公共体育场及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陕南移民搬迁点健身器材配置工程等惠民工程。全省建设全运惠民示范工程、重点工程86处,县级公共体育场馆8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工程5117个,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多功能健身场地81个。

截至“十三五”末,陕西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增至1.97平方米,体育场馆低收费、免费开放程度高,健身工程已实现社区全覆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众已超过1640万人。

遍地开花 体育社会组织精准发力

“每天6时30分集合,跟老伙计们一起打太极拳,这习惯我已经坚持了十多年。”4月12日,在汉中市南郑区的桥南广场上,120余位太极拳爱好者在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向玉泉的带领下认真习练太极拳,向玉泉说,“我们要求来参加锻炼的人都要做到全程佩戴口罩,并保持一米以上间距。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所以大家的参与热情都很高。”

像向玉泉这样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陕西还有10余万名。作为从事各种体育运动、健身活动的重要主体和组织平台,体育社会组织是体育多元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配置体育资源、助力全民健身发展、弘扬体育文化以及人民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腰鼓是从咱红色圣地打到全国的‘胜利鼓’,相信也一定能让健身群众越打越年轻,越舞越有朝气。”延安市歌舞团演员吴艳说。

秧歌与腰鼓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为数不多面向全国推广的地方性健身项目。2008年首套健身腰鼓问世时,吴艳就参与其中。2020年,吴艳创编了全国第三套健身腰鼓,并通过国家体育总局审核。目前,吴艳不仅要带着舞团队员录制健身腰鼓视频,还要谋划下一步在全国各地的推广活动。

“体育能给人带来自信,因为它能教会你锻炼和努力,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鼓励你去尝试自己以前不敢想、不敢做的事。”省妇女体育协会会长胡燕先后打造了陕西省妇女运动会、“我健康,我快乐”全民健身进社区、“大美西安、悦享运动”西安全民健步走挑战赛等群众体育品牌赛事。她还大胆地将地方特色文化和国际品牌赛事相结合,引进芬兰背老婆世界锦标赛,成功举办了芬兰背老婆世界锦标赛暨“我要上全运”2019陕西榆林背婆姨大赛。

举办西安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示范社区、示范村”大联展活动、老年人体育健身9个重点项目的展示交流活动,承办陕西省第三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重点项目、全国老年人健步走大联动陕西主会场活动……近年来,西安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全面落实“促进城市,发展农村,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老年体育工作方针,积极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六个身边”工程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成为西安市老年人信得过的社会组织。(陕西日报记者 张江舟文/图)